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】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最新信息 >>文章浏览

进修医生话别同济 深情作诗表感谢

日期:2018/5/14 12:00:08  来源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

进修医生话别同济 深情作诗表感谢

资料来源:本站发布者:宣传部时间:2018/03/16浏览量:

2017年5月,同济医院开始通过人员培训、教学查房等方式对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。信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施彦前后两次进修到同济医院,得益于同济专家的指导,对同济精神的耳濡目染,他荣幸又不舍。离别之际,他写下长文,对同济医院和医务人员表示感谢。


再 别 同 济

也许是使命的召唤,也许是机缘的巧遇,在不惑情愫岁月中,我开始步入神经介入这片领域。一年前,樱花四月季,我作为医院中层干部来到了同济医院短期培训,并于去年丹桂飘香的九月,再次迈进同济杏林圣堂,开始为期半年的神经介入进修生涯。而今在樱花三月怒放时,我又将离别武汉,告别同济,峥嵘岁月稠,不禁涌入脑海,浮现眼帘。

2017年4月上旬,我应医院安排,被选作第一批中层干部访问学者来到同济医院,荣幸地认识了神经外科一区主任骆翔教授,亲眼目睹了他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高超技能,那时我便暗自心中默念: 有机会一定要学学神经介入术。

4月下旬,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张强被委派来到了我院支援帮扶,我有幸师从张教授开始学习神经介入技术。从那以后,老师引领我走进了神经介入华丽的殿堂,开始体会神经介入那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。在张教授手把手地培育中,我铭记着老师的每一个技术细节。

9月下旬,幸运再次降临,我被医院委派再次来到同济医院,追随骆翔教授开始了神经介入学习的新篇章,学会了用思想指导治疗。介入操作学习中,我铭记着老师的每一个思想火花。

还有汪明欢医生。每周三他都会带我去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介入中心做手术。在术中术后、台上台下,汪医生都会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操控导丝、如何进退导管等等。在手术台上,汪医生的介入操作技能干净利落,犹如操练武当剑术般行云流水。光谷院区的进修生活在我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。

在整个进修学习过程中,众多的老师提供了无私的帮助,骆翔、张强、汪明欢、田代实、刘晨辰、李倩、江霞、张玲、黄浩、余颖……每一个老师的善意真诚指导我都认真地铭记着。还有共同学习进步的同门师兄弟: 单愿军、徐钏铭、南毛球等,兄弟情同手足哪,我惦记着。

介入神经放射是一项新技术,医生所有的手术都需要在X线下完成,从事这一工作是需要有献身精神的,身为不惑之龄更令人感叹。同时,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神经介入术中体现尤甚。如今,点滴细节的沉淀,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: 主院区→光谷院区→主院区→中法新城院区→主院区,留下了我深深的足迹;半年101台介入造影手术,在老师台下手术室外的监控室指导下,我独立单人操作完成,同济手术台上留下有我的手印,浸染有我的汗水;初步掌握了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……我荣幸,荣幸得遇了良师益友;我感恩,感恩受益于同济精神。

记得现代诗人徐志摩先生曾吟有《再别康桥》。在此,为谢老师授渔之恩,我仿徐老先生作诗一首:

  一别黄鹤楼,惦我宝丰营;

  再别江汉水,同济渔情浓;

  三别骆张汪,技盖虎山岽;

  依依复依依,去留相思中。

去留间,相思浓。最后以薄松龄留仙先生名言作自勉:

  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

  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呜呼!我敬爱的同济,培育我的沃土,挥一挥衣袖,带着感恩,带着眷恋,带着使命,带着憧憬,带着云彩,再见了!

(权作感谢信,感谢同济的各位老师们。)

  ——信丰施彦 记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

  2018年3月16日


上一篇:

“中华医学会全国县级医院人才培养计划”同济医院妇科腹腔镜技术培训项目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班

下一篇:

美国圣路易斯大学代表团访问我院

Copyrights 2005-2024 导医网 版权所有